字典二二>中医中药>中药材>獐肉

獐肉

《中药大辞典》:獐肉

药材名称獐肉

拼音Zhānɡ Ròu

出处《别录》

来源为鹿科动物

原形态獐(《吕氏春秋》),又名:麕(《诗经》),麇(《说文》),麏(《经典释文》),河麂。

体长约1米,体重约15公斤。雌雄兽均无角,耳直立,基部有2条软骨质的脊突,顶端较尖。鼻端裸露。眶下腺小。雄兽上犬齿发达,向下延伸成獠牙,突出口外。四肢壮而有力,蹄不长。尾极短。体毛粗而长,体侧及腰部的冬毛长达40毫米,呈波状弯曲。体背和体侧毛棕黄色,口唇与鼻端鼠灰色,额、后头、脸旁淡黄褐色,喉上部白色,下部灰黄色。腹部中央和鼠蹊部淡黄色,四肢棕黄色。幼兽身上有纵列的白色斑点。

栖息于有芦苇的河岸或湖边,亦有在山边、耕地或有长草的旷野。善于隐藏。性喜水,能游泳。以青草为食。

本动物的骨(獐骨)、骨髓或脊髓(獐髓)亦供药用,各详专条。

生境分部分布长江流域各地。

性味甘,温。

①《千金·食治》:"味甘,温,无毒。"

②崔禹锡《食经》:"味咸,温,无毒。"

功能主治①《别录》:"补益五脏。"

②崔禹锡《食经》:"主大风冷气,口僻,消渴。"

③《子母秘录》:"主乳无汁,獐肉(作)膳食。"

用法用量内服:煮食。

注意①《金匮要略》:"獐肉不可合虾及生菜、梅、李果食之,皆病人。"

②陶弘景:"麕肉不可合鹄肉食之,成症痼也。"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《中华本草》:獐肉

药材名称獐肉

拼音Zhānɡ Ròu

英文名River deer

出处出自《名医别录》;1.《本草图经》:獐之类甚多,麇其总名也。有有牙者,有无牙者,用之皆同。

2.《纲目》:獐,秋冬居山,春夏居泽。似鹿而小,无角,黄黑色,大者不过二、三十斤。雄者有牙出口外,俗称牙獐。

来源药材基源:为鹿科动物獐之肉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Hydropotes inermis Swinhoe

采收和储藏:捕杀后,剔骨取肉,鲜用或干燥。

原形态獐,小型鹿类,外表比麋大,重约15kg,体长约1m,四肢粗壮发达,尾甚短,几被臀部的毛所遮盖。雌雄均无角,雄性獠牙显露,侧扁,向下延伸,突出口外。耳中等大,基部有两条软骨质的脊突,顶端较尖。眼前方有狭袋形的眶下腺。鼠蹊部有一对鼠蹊腺,没有跗腺和脚腺。体毛多棕黄色,浓密粗长。体侧及腰部冬毛长达40mm,呈波形弯曲。幼兽身上有纵行排列的白色斑点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活于山地草坡灌丛中,不上高山,喜欢在河岸、湖边等湖湿地或沼泽地的芦苇丛中生活。以植物为食。

资源分布: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流域各省的丘陵河谷地带。

化学成分肉含蛋白质(protein),肽类(peptide),氨基酸(amino acids),脂类(lipids),糖类(carbohydrates),血红蛋白(hemoglobin)。

性味味甘;性温

归经脾经

功能主治补虚;祛风。主外病虚损;消渴;乳少;口僻;腰腿痹痛

用法用量内服:煮食,100-200g。

注意1.《金匮要略》:獐肉不可合虾及生菜、梅、李果食之,皆病人。

2.陶弘景:麇肉不可合鹄肉食之,成痼也。

各家论述1.《别录》:补益五脏。

2.崔禹锡《食经》:主大风冷气,口僻,消渴。

3.《子母秘录》:主乳无汁,獐肉(作)食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莿(木冬)

    药材名称莿(木冬)拼音Cì ( Mù Dōnɡ )英文名all-grass of Chinese Scolopia出处始载于《新华本草纲要》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大风子科植物莿冬的全株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

  • 白檀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白檀药材名称白檀拼音Bái Tán别名野荞面根、大撵药、地胡椒、乌子树来源山矾科白檀Symplocos paniculata (Thunb.) Miq.,以全株

  • 复叶耳蕨

    药材名称复叶耳蕨拼音Fù Yè ěr Jué来源药材基源:为鳞毛蕨科植物刺头复叶耳蕨的根茎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rachniodes exilis(Hance)Ching[Aspidium exil

  • 蜈蚣兰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蜈蚣兰药材名称蜈蚣兰拼音Wú Gōnɡ Lán别名金百脚、石蜈蚣、飞天蜈蚣、岩洛、蜈蚣草、百脚蜈蚣、柏子兰来源兰科隔距兰属植物蜈蚣兰Cleisostoma sc

  • 西桦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西桦药材名称西桦别名西南桦木、蒙自桦木来源桦木科西桦Betula alnoides Buch.-Ham. ex D. Don,以叶入药。生境分部浙江、广西、云南。功能主治解毒,敛口

  • 菊苣根

    药材名称菊苣根拼音Jú Jù Gēn来源药材基源:为菊科植物菊苣的根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ichorium intybus L.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切片晒干。原形态菊苣多年生草本,高20-15

  • 斑茅花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斑茅花药材名称斑茅花拼音Bān Máo Huā出处江西《草药手册》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斑茅的花穗。夏、秋季采收。功能主治止血。治咯血,呕血,衄血,创伤出血。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0

  • 三叶崖爬藤

    药材名称三叶崖爬藤拼音Sān Yè Yá Pá Ténɡ别名毒葡萄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葡萄科植物台湾崖爬藤的茎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Tetrastigma formosanum(Hemsl.)Gagn

  • 沼泽念珠藻

    药材名称沼泽念珠藻拼音Zhǎo Zé Niàn Zhū Zǎo别名湿地葛仙米来源药材基源:为念珠藻科植物沼泽念珠藻的藻体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Nostoc paludosum Kutz.[Amorph

  • 鲤鱼鳞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鲤鱼鳞药材名称鲤鱼鳞拼音Lǐ Yú Lín出处《食疗本草》来源为鲤科动物鲤鱼的鳞片。化学成分鱼鳞是皮肤的真皮生成的骨质,其基质由胶原变来,化学上属于一种硬蛋白,定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