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中医中药>中药材>珍珠风

珍珠风

《中药大辞典》:珍珠风

药材名称珍珠风

拼音Zhēn Zhū Fēnɡ

别名珍珠柳(《草木便方》),鱼子、漆大白(《四川中药志》),鲤鱼下子(《浙江中药资源名录》)。

出处《草木便方》

来源马鞭草科植物珍珠风枝叶。在栽后4~5年夏、秋季摘取嫩枝、叶片,再挖出根部,晒干或烘干。

原形态灌木,高达3米。幼枝及小枝通常密被茶褐色短柔毛及星状毛与腺点,老枝较光滑或无毛。单叶对生,具柄;叶片阔椭圆形、椭圆状卵形或椭圆状披针形,长7~18厘米,宽2.5~8厘米,先端渐尖,基部楔形,边缘为小齿牙或齿牙状,下面密布单生及分枝的短柔毛、星状毛及腺点,上面毛较疏而单毛居多,侧脉每边6~9条,由主脉微弯向前射出。花形小,淡红色,腋生,为密生聚伞花序;花萼短钟状,有4浅齿,内面近于光滑无毛;花冠为短筒状,4裂,裂片卵圆形;雄蕊4,花丝较花冠之裂片为长,药长椭圆形,药隔密生腺点;雌蕊1,子房球形,花柱长于雄蕊。浆果状核果,球形,熟时堇紫色,内有种子2~4粒。花期7~9月。果期9~10月。

本植物的种子(珍珠风子)亦供药用,另详专条。

生境分部生于山坡林地,或山地。分布陕西、山西、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湖北、四川、云南、贵州、福建等地。

性味《草木便方》:"辛,平。"

功能主治活血通经,祛风胜湿。治月经不调,崩漏带下,产后瘀血腹痛,外感风寒,风湿疼痛。

①《草木便方》:"祛风胜湿,消积毒。治瘀血停滞,产后血气闷痛。"

②《分类草药性》:"治风湿麻木,筋骨疼痛,妇人红崩,白带,月经不调。"

③《四川中药志》:"能通经活血,治月经不调,虚劳,白带,产后血气痛,感冒风寒及头身疼痛。调麻油外用,治缠蛇丹毒。"

④《浙江中药资源名录》:"叶:治内脏出血;研末治皮肤痒痛,杀虫。"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3~5钱;或浸酒。外用:研末调敷。

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《中华本草》:珍珠风

药材名称珍珠风

拼音Zhēn Zhū Fēnɡ

英文名Root of Bodinier Beautyberry

别名珍珠柳、鱼子、漆大白、珠子树、爆竹树

出处出自《草木便方》

来源药材基源:为双子叶植物药马鞭草科植物紫珠的根、茎叶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Callicar bodinieri Levl.[C.giral-diana Hose var.subeanescens Rehd.;C.bodinieri Levl.var .gi-raldii auct.non (Rehd.)Rehd.]

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收,切片晒干或烘干。

原形态灌木,高1-2m。小枝叶柄和花序均被粗糠状性状毛。单叶对生;叶柄长0.5-1cm;叶片卵状长圆形至椭圆形,长7-8cm,宽4-10cm,先端长渐尖至短尖,基部楔形,边缘具细锯齿,表面有短柔毛,背面密被星状毛,两面均密生暗红色或红色细粒状腺点。聚伞花序宽3-4.5cm,4-5次分歧,总花梗长约1cm,苞征线形,细小;花萼4裂,长约1mm,外被星状毛和暗红色腺点,萼齿钝三角形;花冠先端4裂,紫红色,长约3mm,被星状柔毛和暗红色腺点;雄蕊4,长约6mm,花药椭圆形,药隔有暗红色腺点;子房有毛。果球形,熟时紫红色,径约2mm。花期6-7月,果期8-11月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200-2300m的林下、灌丛中或林缘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西南及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江西、湖北、湖南、广东、广西等地。

栽培1.气候土壤:喜阴湿的环境,以土层深厚而肥沃的夹砂土为佳。

2.种植:主要用分株繁殖。春初将母株地上部分砍去,然后焙土壅根,使新苗长出。当苗高30-60cm时,即可从老株旁挖取带根小苗栽植。在林间空地按行距90cm、株距60cm开穴,每穴l株。

3.栽后l-2年,于春、冬两季各除草、松土l次。

性状性状鉴别 茎枝圆柱形,小枝有毛。叶多皱缩,灰棕色,完整者展平后呈卵状长椭圆形至椭圆形,长7-18cm,宽4-7cm,先端渐尖,基部楔形,边缘具细锯齿。上面有细毛,下面密被星状柔毛,两面有暗红色细粒状腺点;叶柄长1-2cm。气微味淡。以叶多而完整、茎枝幼嫩者为佳。

性味苦辛;平

归经肺;脾;肝经

功能主治散瘀止血;祛风除湿;解毒消肿。主血瘀痛经;衄血;咯血;吐血;崩漏;尿血;风湿痹痛;跌打瘀肿;外伤出血;烫伤;丹毒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10-15g;或浸酒。外用:适量,捣敷;研末撒或调敷。

各家论述1.《草木便方》:祛风胜湿,消积毒。治瘀血停滞,产后血气闷痛。

2.《分类草药性》,治风湿麻木,筋骨疼痛,妇人红崩,白带,月经不调。

3.《四川中药志》:能通经活血,治月经不调,虚劳,白带,产后血气痛,感冒风寒及头身疼痛。调麻油外用,治缠蛇丹毒。

4.《浙江中药资源名录》:叶:治内脏出血;研末治皮肤痒痛,杀虫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团花

    药材名称团花拼音Tuán Huā别名黄梁木来源药材基源:为茜草科植物大叶黄梁木的树皮、叶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Anthocephalus chinensis (lam.) Rich.ex Walp.[

  • 金狗脊黄毛

    药材名称金狗脊黄毛拼音Jīn Gǒu Jǐ Huánɡ Máo出处《岭南采药录》来源为蚌壳蕨科植物金毛狗根茎上的细柔毛。药理作用经118次犬、兔实验证明,对于疤痕组织、肝脏、肿脏的

  • 黄细辛

    药材名称黄细辛拼音Huánɡ Xì Xīn别名土细辛出处《陕西中草药》来源为马兜铃科植物长花细辛的根。秋季采挖,取根,洗净,阴干或晒干。原形态多年生草本,高10~15厘米。根茎短,

  • 豺皮樟根

    药材名称豺皮樟根拼音Chái Pí Zhānɡ Gēn出处《泉州本草》来源为樟科植物扬子黄肉楠的根。全年可采。原形态扬子黄肉楠,又名:白柴、香叶子、剥皮枫、花壳柴、过山香、山肉桂。

  • 华罂粟

    药材名称华罂粟拼音Huá Yīnɡ Sù别名山罂粟、野罂粟、藏金莲。来源药材基源:为罂粟科植物裂叶野罂粟的果壳或全草。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Papever nudicaule L.var.chinens

  • 辣子草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辣子草药材名称辣子草拼音Là Zi Cǎo别名向阳花、珍珠草、铜锤草来源菊科辣子草Galinsoga parviflora Cav.,以全草入药。生境分部浙江、江西、四川

  • 云锦杜鹃

    药材名称云锦杜鹃别名天目杜鹃来源杜鹃花科云锦杜鹃Rhododendron fortunei Lindl.,以花、叶入药。生境分部浙江、安徽、江西、湖南。功能主治清热解毒,敛疮。主治皮肤抓破溃烂。用法用

  • 水牛角

    《中国药典》:水牛角药材名称水牛角拼音Shuǐ Niú Jiǎo英文名CORNU BUBALI来源本品为牛科动物水牛Bubalus bubalis Linnaeus 的角。取角后,水煮,除去

  • 栾犀

    药材名称栾犀拼音Luán Xī别名格杂树(《广州植物志》)出处《岭南采药录》来源为菊科植物阔苞菊的茎叶。夏季采收。原形态直立多枝灌木,高1~2米。叶矩圆状倒卵形至矩圆状椭圆形,长1.5~5厘

  • 甜草

    药材名称甜草拼音Tián Cǎo别名野甘草、山甘草出处《江西草药》来源为茜草科植物广州耳草的全草。夏季采收。原形态一年生草本,直立,秃净,高30~50厘米,基部木质。枝圆柱形或有不明显的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