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中医中药>中药材>米面蓊根

米面蓊根

药材名称米面蓊根

拼音Mǐ Miàn Wěnɡ Gēn

来源药材基源:为檀香科植物米面蓊的根。

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:Burkleya lanceolata (Sieb.et Zucc.)Miq.[Qundriala lanceolata Sieb.et Zucc.;Burkleya henryi Diels]

采收和储藏:夏、秋季采挖,洗净,鲜用或晒干。

原形态灌木,高1-2.5m。多分枝,枝多少被微柔毛,幼嫩时有棱或有条纹。叶对生,薄膜质,近无柄;下部枝的叶呈阔卵形,上部枝的叶呈披针形,长3-9cm,宽1.5-2.5cm,先端尾状渐尖(基生枝上的叶尖常具红色鳞片),基部楔形,全缘,嫩时两面被疏毛。雄花序顶生和腋生;花梗纤细,长3-6mm;花被裂片卵状长圆形,长约2mm,被稀疏短柔毛;雄蕊4,内藏;雌花单一,顶生或腋生;花梗细长或很短;花被漏斗形,长7-8mm,外面被微柔毛或近无毛,裂片小,三角状卵形或卵形,先端锐尖;苞片4枚,披针形,长约1.5mm;花柱黄色。核果椭圆形或倒圆锥形,长约1.5cm,直径约1cm,无毛,宿存苞片叶状,披针形或倒披针形,长3-4m,宽8-9mm,干膜质,羽脉明显;果柄细长,棒状,先端有节,长8-15mm。花期6月,果期9-10月。

生境分部生态环境:生于海拔700-1800m的林下或灌丛中。

资源分布:分布于山西、陕西、甘肃、安徽、河南、湖北、四川等地。

性味苦;性寒;有毒

功能主治解毒消肿。主痈疽;肿毒

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鲜品90-125g。

摘录《中华本草》

猜你喜欢

  • 石灰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石灰药材名称石灰拼音Shí Huī别名垩灰(《本经》),希灰(《别录》),石垩(陶弘景),染灰、散灰、白灰、味灰(《石药尔雅》),锻石(《日华子本草》),石锻(《本草图经》)

  • 小地柏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小地柏药材名称小地柏别名伏地卷柏来源蕨类卷柏科小地柏Selaginella nipponica Franch.et Sav.,以全草入药。生境分部长江以南(两广除外)各省、山东、陕

  • 光叶海桐根

    药材名称光叶海桐根拼音Guānɡ Yè Hǎi Tónɡ Gēn英文名Root of Glabrousleaf Pittosporum别名山枝根、山栀茶根、钻山虎、皮子药出处出自《四川中药志》来源药材

  • 竹沥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竹沥药材名称竹沥拼音Zhú Lì来源为禾本科植物淡竹Phyllostachys nigra(Lodd.)Munro var. henonis(Mitf.)Sta

  • 木兰皮

    药材名称木兰皮拼音Mù Lán Pí别名姜朴(《中药志》)出处《别录》·《本经》原作木兰来源为木兰科植物辛夷的树皮。性味①《本经》:"味苦,寒。&qu

  • 苦葵鸦葱

    药材名称苦葵鸦葱拼音Kǔ Kuí Yā Cōnɡ别名又枝鸦葱、女苦奶(《内蒙古中草药》),羊奶及及、散枝鸦葱(《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》)。出处《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》来源为菊科植物分枝鸦葱的

  • 蟾舌

    《中药大辞典》:蟾舌药材名称蟾舌拼音Chán Shé出处《纲目拾遗》来源为蟾蜍科动物中华大蟾蜍或黑眶蟾蜍等的舌。功能主治《纲目拾遗》:"拔疔。"复方治鱼脐疔:(

  • 刺梨花

    药材名称刺梨花拼音Cì Lí Huā出处《草木便方》来源为蔷薇科植物刺梨的花。性味甘,平。功能主治止泄痢。用法用量内服:煎汤,1~3钱。摘录《中药大辞典》

  • 爬藤榕

    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:爬藤榕药材名称爬藤榕拼音Pá Ténɡ Rónɡ别名长叶铁牛入石、小号牛奶仔来源桑科爬藤榕Ficus martinii Levl. et Vant.,

  • 大鱼鳔花

    药材名称大鱼鳔花拼音Dà Yú Biào Huā出处《峨嵋药植》来源为百合科植物粉叶玉簪的根或花。原形态多年生草本,高1.3~1.7米。根茎粗壮.叶根出,丛生;有长柄;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