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典二二>中医中药>中药方剂>内灸散

内灸散

《宋·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:内灸散

药方名称内灸散

处方茴香藿香丁香皮、熟干地黄(洗.焙)、肉桂(去粗皮),各一两半;甘草(炙赤)、山药当归(去芦.洗)、白术白芷,各八两;干姜(炮)、川芎、黄蓍(去苗),各二两;木香一两,陈皮(去白)四两,白芍药十两。

炮制上为细末。

功能主治治妇人产前、产后一切血疾,血崩虚惫,气逆呕吐,冷血、冷气凝积,块硬刺痛,泄下青白,或下五色,腹中虚鸣,气满坚胀,沥血腰疼,口吐清水,频产血衰,颜色青黄,劳伤劣弱,月经不调,下血堕胎,血迷、血运、血瘕,时发疼痛,头目眩运,恶血上心,闷绝昏迷,恶露不干,体虚多汗,手足逆冷,并宜服之。

用法用量每服三钱,水一大盏,入生姜五片,艾一团,同煎至七分,空心,食前热服,温酒调下亦得。

如产后下血过多,蒲黄煎服。

恶露不快,加当归红花煎服。

水泻,加肉豆蔻末煎服。呕吐,加藿香生姜煎。

上热下冷,如荆芥煎。

但是腹中虚冷,血气不和,并宜服。

产后每日一服,则百病不生。

丈夫虚冷气刺,心腹疼痛,尤宜服之。

摘录《宋·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

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卷九:内灸散

药方名称内灸散

别名代灸散(《普济方》卷三二七)。

处方茴香藿香丁香皮 熟干地黄(洗,焙)肉桂(去粗皮)各45克甘草(炙赤)山药当归(去芦,洗)白术白芷各240克藁本(去芦)干姜(炮)川芎黄耆(去苗)各60克木香30克陈皮(去白)120克白芍药300克

制法上为细末。

功能主治治妇人血崩虚惫,腹胁疴痛,气逆呕吐,冷气、冷血凝积,块硬刺痛,泄下青白,或下五色,腹胀肠鸣,口吐清水,月经不调,头目眩晕,体虚多汗,手足逆冷。

用法用量每服9克,用水350毫升,加生姜5片,艾1团,同煎至250毫升。空腹时热服,温酒调下亦得。

产后下血过多,加蒲黄;恶露不快,加当归红花;水泻,加豆蔻末;呕吐,加藿香生姜

摘录太平惠民和剂局方》卷九

猜你喜欢

  • 白龙散

    《证治准绳·类方》卷八:白龙散药方名称白龙散处方白矾(枯)铅丹龙骨各15克麝香3克制法上研极细。功能主治燥湿敛疮,消肿止痛。小儿肾热,上冲于耳,津液结滞,作痛流脓;或因沐浴水入耳内,蕴积成热,耳流脓汁

  • 利胎散

    药方名称利胎散处方大腹子1两半,冬葵子3两,赤苓1两半,赤芍药1两半,榆白皮3两,黄芩1两半,飞滑石3两,瞿麦3两,当归3两,粉草1两半。制法上为散。功能主治胎死未足月,脐腹(??)痛,小腹重坠,脉数

  • 护眉神应散

    药方名称护眉神应散处方炉甘石1两(煅透,童便淬7次),珍珠2颗(大如绿豆以上者,纳通草中煅之,珠爆即速取出),血琥珀3分,真梅片2分半两钱,五铢钱(俗名马镫钱)1个,开元钱1个(皆煅红,醋淬7次)。制

  • 法制猪肾子

    药方名称法制猪肾子处方猪肾子1对。制法去脂膜,洗净,用童子小便2盏,无灰酒1盏,入新器贮之。以泥封固器口,日初慢火养熟,火至中夜止,至五更再温。功能主治肾虚百损。用法用量发瓶取肾食之,原汁送下。摘录《

  • 霜叶红

    药方名称霜叶红处方川文蛤(捣碎)香油250克功能主治发背久不愈者。用法用量将文蛤入油内炸之,现色时取出,贴子疮口,七日去之。摘录《外科十三方考·补编》

  • 茯苓饮

    《圣济总录》卷一五四:茯苓饮药方名称茯苓饮处方白茯苓(去黑皮)半两,防风(去叉)半两,人参半两,白术半两,枳壳(去瓤,麸炒)半两,生姜半两,甘草1分(炙)。制法上锉,如麻豆大。功能主治妊娠阻病,心中烦

  • 姜糖煎

    《寿亲养老新书》卷一:姜糖煎药方名称姜糖煎处方生姜汁100毫升 砂糖120克功能主治治老人咳嗽喘急,食即吐逆,腹中胀满。用法用量上药相和,微火温之,一二十沸即止。每服5~10毫升,渐渐咽下。摘录《寿亲

  • 桂枝茯苓丸

    《中国药典》:桂枝茯苓丸药方名称桂枝茯苓丸处方桂枝100g茯苓100g牡丹皮100g赤芍100g桃仁100g性状为棕褐色的大蜜丸;味甜。炮制上五味,粉碎成细粉,过筛,混匀。每100g粉末加炼蜜90~1

  • 干葛粥

    药方名称干葛粥处方干葛1两。功能主治小儿风热呕吐,壮热头痛,惊悸夜啼。用法用量以水1升半,煎取汁,去滓,下米1合,煮粥食之。摘录《医方类聚》卷二六六引《食医心鉴》

  • 三豆饮

    药方名称三豆饮处方赤小豆黑豆绿豆各一升甘草15克功能主治活血解毒。治天行疹痘;亦可用作预防。用法用量上药淘净,用水煮熟,每日空腹时任意服。已染则轻解;未染者,服七日即不发。摘录《世医得效方》卷十一